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 2021-07-29 11:44:49
  •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中心
  • 2356

根据目前病虫发生基数、玉米区域布局及种植方式,结合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重于常年,接近上年。草地贪夜蛾、三代粘虫、二代草地螟、棉铃虫等迁飞性害虫对玉米生产威胁大,玉米螟、大斑病、褐斑病发生普遍,南方锈病存在重发可能;危害盛期北方玉米种植区大部在7月下旬至8月底,南方玉米种植区可持续到10月底。

一、发生趋势预计全国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8.4亿亩次,虫害5.7亿亩次,病害2.7亿亩次,同比分别增加2%、2%、4%。

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西南、华南、江南夏播和秋播玉米,大部地区发生程度重于上年,云南、广西、广东等周年繁殖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江南和长江中下游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黄淮、西北偏轻发生,华北点片发生,东北南部成虫迁入和零星发生幼虫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全国发生面积超过2000万亩。三代粘虫总体中等发生,西北、东北、华北、黄淮、西南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区域,发生面积为3500万亩。二代草地螟在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偏重发生可能性大,一代成虫和二代幼虫发生1000万亩。三代和四代棉铃虫在黄淮海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6500万亩。玉米螟在华北、黄淮、西北大部地区中等发生,二代、三代累计发生2亿亩次。蚜虫在东北、华北、西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6000万亩。叶螨、双斑萤叶甲在西北、华北等部分地区中等发生,分别发生2500万亩。土蝗在北方部分干旱地区会有一定为害,发生面积1000万亩。

大斑病在东北地区偏重发生,华北北部、西北东部、西南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800万亩;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偏重流行的可能性大,发生面积3000万亩;小斑病在黄淮中南部、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200万亩;褐斑病在黄淮海地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300万亩;北方炭疽病在东北北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0万亩。此外,弯孢叶斑病、纹枯病、灰斑病等病害也将造成一定为害。

二、预报依据(一)虫源基数高截至7月14日,草地贪夜蛾已在20省份917个县市累计发生1214万亩,同比增加11%。各地平均百株虫量,云南14头,西南华南其他省份5—10头,江南及长江流域2—5头,黄淮和西北在1头以下。最高百株虫量,云南丘北、江城、勐海,广东惠城、高州、阳东,广西海城、平果,贵州习水,四川会东、昭化区,福建周宁、仙游、寿宁,浙江庆元、温岭,江西柴桑,湖北来凤、掇刀,湖南辰溪、衡东等地50—100头,云南景洪、临翔、镇沅、腾冲、澜沧,广西兴宾、天峨,四川木里、布拖、宁南,湖南通道等地100—200头。

截至7月14日,二代粘虫在西北、黄淮、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发生3500万亩,同比增加15%,发生程度重于上年和常年。其中,百株虫量10—30头的面积1000万亩,30头以上的重发面积250万亩。宁夏中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中部、陕西北部和甘肃中部等局部地区出现高密度集中危害田块。目前,二代粘虫危害已基本结束,宁夏、内蒙古、云南残虫量达3—5头/m2,其他大部地区低于1头/m2。

草地螟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主发区越冬代成虫发生400万亩,一代幼虫发生100万亩,其中农田发生86万亩;重发区域在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部。玉米螟基数继续呈逐年下降态势,一代幼虫平均百株虫量,大部地区低于13头,辽宁16头,云南、贵州分别为28头、35头。

(二)玉米生育期和种植方式适宜病虫发生目前,黄淮海、西北等地玉米多处于喇叭口期;西南处于苗期至开花期;南方玉米交错种植,夏秋季玉米生育期不一,均适宜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北方玉米连片种植,后期植株高大、田间郁闭,有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部分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尤其利于粘虫和草地螟的集中产卵为害。同时,各地玉米大斑病、褐斑病等病害连年发生,加之秸秆还田比例大,有利于病原菌的积累。
(三)气象条件对大部地区玉米病虫发生有利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7—8月份,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大部、华北、东北、黄淮、华南南部降水偏多,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粘虫、草地螟和玉米病害发生;新疆大部、黄淮南部、江淮等地区气温偏高1—2℃,降水正常或偏少,对棉铃虫、蚜虫等喜旱性害虫发生危害有利。下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有6—8个,较常年接近或略偏多,将有利于南方锈病在黄淮海扩散流行,并将助推草地贪夜蛾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