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秃尖缺粒,现在防治正当时
玉米秃尖缺粒是近年在各地玉米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也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能造成10%左右的减产。所以想要玉米产量高,防止和减少秃尖缺粒现象是有效的增产方式之一。
玉米秃尖缺粒的表现
在生产中,玉米秃尖缺粒的表现形式不止一种,当前最常见的缺粒形式可分为三种:
1、半边脸、香蕉穗。在果穗的其中一侧,由基部到顶部整行缺粒,穗形也往往会向缺粒一侧弯曲。
2、满天星、麻子脸。整个果穗的籽粒较少,且分布情况十分散乱。
3、秃尖。果穗顶部的籽粒较小,多数呈白色、黄白色,此类现象可称为秃尖,当秃尖情况较为严重时,会影响到果穗的一半以上。
玉米秃尖缺粒的原因
1、品种。由于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当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易发生秃尖缺粒。
2、种植环境。沙性土壤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瘠薄的土壤,秃尖缺粒发生较重。施肥时,氮磷钾配合不当,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特别是土壤中磷肥、硼肥不足或玉米生育中后期水分供应不足,玉米开花灌浆期缺水脱肥,影响植株有机质的制造与运转,使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致使玉米秃尖缺粒。
3、栽培措施不当。不少朋友为了能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就习惯种植的密一些。但是种植密度过大的话,会导致个体营养不足,发育不良,田间通风透光性差,田间郁闭,果穗顶部的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发育不良形成秃尖。
4、天气环境不良。不良的气候条件也是形成秃尖的原因,比如高温天气影响了玉米雌雄穗分化,使抽丝时间推迟,花粉盛期过去,导致雌穗顶部花粉未受精,造成秃尖现象。而阴雨天气也会导致花粉散不开,或者花粉遇到水破裂死亡,也使雌穗无法授粉从而秃尖。今年的天气可以说是旱的旱、涝的涝,所以今年秃尖的程度应该会较往年有所增加。
5、病虫害的发生。玉米生长过程中各种叶斑病和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最终形成秃尖的情况。尤其是蚜虫大面积发生的时候,不仅吸食玉米的养分导致玉米生长受阻,而且其分泌物还会污染玉米的雌穗花柱和雄穗,导致无法正常授粉形成空秆、秃尖。
6、田间管理不当。现在很多种植户对玉米中后期的管理不是特别重视,尤其是在施肥方面,多数采用“一炮轰”式施肥手段。然而玉米中后期是玉米的生长旺期,对于肥水的需求都比较大。一旦没有及时追肥浇水的话,就会造成雌雄花不协,无法正常授粉或者是籽粒发育到一半时停止发育形成秕粒。
预防秃尖缺粒的有效措施
1、种植优良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选择和种植抗病、抗虫性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如东单1331、东单1775等抗逆性强的品种)。适时早播让玉米授粉期提前,避开高温天气,让玉米在适宜的温度内进行授粉。
2、改良土壤、合理施肥用水。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提倡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深耕、中耕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要增施有机肥,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尤其是防止田间缺少磷肥与硼肥。在水分供应上,要防止旱害和涝害,玉米拔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水分供应要适时、适量,以促进雌雄穗的发育。
3、加强田间管理措施。中后期是玉米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此时肥水的供应对玉米的产量尤为重要,所以要尽可能的做到不缺水、不缺肥,抽雄前遇旱及时浇水,避免“卡脖旱”,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要排水防涝,避免玉米早衰。平衡施肥,追肥时要保持“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后期可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的尿素溶液作根外追肥。
4、人工辅助授粉。秃尖缺粒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授粉不良,所以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的时候要在盛花期选择一个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切记,人工授粉的时候要避开高温的时间段。也可隔行去雄(或者是隔株去雄),可以有效降低养分的消耗,增加田间的光照强度,提高玉米顶部籽粒的饱满度有利于花粉散落在花丝上,提高授粉率。
5、化学防控措施。在玉米6-12叶期,喷施化学药剂进行控旺,这个时期用化控药剂可以有效缩短玉米下部节间,增加气生根数,防止后期倒伏。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结穗部位,促进营养物质向穗部运输,减少秃尖缺粒现象发生。
6、对蚜虫进行重点防治。根据地块情况进行病虫害防治,尤其是要对蚜虫进行重点防治。(1)药剂拌种:用70%吡虫啉湿拌种剂420~490g/100kg种子、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8~180g/100kg种子拌种。(2)喷雾防治:抽雄期是防治玉米蚜虫的关键时期,在玉米抽雄初期,可喷施22%氟啶虫胺腈(特福力)悬浮剂15~20ml/亩,或50%氟啶虫胺腈(可立施)水分散粒剂5g/亩,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亩,或3%啶虫咪15~20g/亩兑水40~60kg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