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大斑病

  • 2021-01-22 09:33:08
  • 来源:中国兴农网、中国农业信息网、植物百科
  • 2474

微信图片_20210122093242.jpg

大斑病  由大斑病凸脐蠕孢引起,主要为害玉米叶片的一种真菌病害。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春玉米产区和南方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是一种低温病害。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玉米大斑病

英文名称:Cornnorthernleafblight

拉丁学名:HelminthosporiumturcicumPass.

别称: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

为害作物:玉米

分布区域:全国玉米产区

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玉米叶片受害后,病斑先呈水浸状或灰绿色小点,后沿叶脉迅速扩大,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大梭斑,病斑中间色泽较浅,边缘较深。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2厘米,最大的病斑长度超过20厘米,宽达3厘米以上,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病斑能汇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严重发生时,叶鞘或苞叶亦能受害。病枯的植株根部腐烂,果穗松软而倒挂,籽粒干秕细小,减产10%~30%左右。

病原菌形态特征:病斑上产生的灰黑色霉层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如果病斑上霉层不明显,可采用保湿法促其产孢。方法是:以湿润的滤纸铺于玻璃培养皿内,剪取有新鲜病斑的叶片段平放在滤纸上,再以培养皿盖严,l一2天后即可看到病斑上有霉层产生。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数个成束,不分枝,青褐色,分生孢子着生于孢子梗顶端,淡青褐色,梭形或长梭形,直立或向一边稍弯,有多个分隔,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以外。

微信图片_20210122093246.jpg

发病特点 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而埋在地下10厘米深的病叶上的菌丝体越冬后全部死亡。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感病品种上,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经14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田间始见病斑时间:在华北地区,春玉米6月上旬,夏玉米7月中旬。由于气候条件与玉米感病阶段吐丝灌浆期相吻合,夏玉米病情发展快,受害重。

发病条件 1、品种抗病性是影响大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70年代由于感病玉米杂交种大面积种植,在一些地区造成大斑病流行,损失严重。2、玉米连茬地及离村庄近的地块,由于越冬菌源量多,初侵染发生的早而多,再侵染频繁,易造成流行。3、气候条件也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对孢子形成、萌发、侵染有利,所以中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大斑病流行。在北方玉米产区,6~7月降雨量均超过80毫米,雨日较多,加之8月份雨量适中,病情发展严重。

微信图片_20210122093254.jpg

品种抗性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主要有病斑数量抗性和褪绿斑抗性两种类型。病斑数量抗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非专化性抗性)。具有这类抗性的玉米,病斑数量少,病斑面积小,产孢量也较少,病叶枯死较慢,但是,病斑反应型属萎蔫斑; 而另一类型的褪绿斑抗性是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专化性抗性)。凡具有Ht1、Ht2或Ht3单基因的玉米,在苗期或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通常较小,周围具有褪绿晕圈,中间有小的坏死斑,组织坏死迟缓,孢子产生量受到抑制,因而减少田间再侵染的菌源。经深入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程度与其体内的丁布(Dimboa)含量多少有关。同一植株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体内丁布含量也不同。一般苗高35~40厘米时,丁布含量高,在生育中期以后,含量则明显降低。丁布是抗大斑病和玉米螟的化学物质基础。

防治方法 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重施药保护等综合措施:1、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3、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夏玉米早播可减轻发病;与小麦、花、生甘薯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间排水。4、喷药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常用药剂:多菌灵敌菌灵代森锰锌克瘟散